网购打假需要突破“技术壁垒”
国家工商总局日前公布的网络交易商品质量专项抽检结果显示,此次共抽检有效样品497批次,检测发现172批次商品质量不合格,总体不合格商品检出率为34.6%。显然,这是一个并不令人满意的结果,说明近几年网购环境治理工作进展并不顺利,效果并不理想。
问题出在哪儿?分析人士指出,网络平台是开放性的,集客能力强、辐射面广,但缺乏严格的前置审核流程,这种特征就给假冒伪劣商品进入留下可乘之机。现在网购环境差,主要问题就出在入口没管好。而要从根本上防止假冒伪劣扰乱网络平台,就必须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封住入口。
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法国早些年也被网络售卖假冒商品困扰,消费者怨声载道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2008年,在法国反假冒全国委员会主导、法国知识产权局协助下,法国主要电商平台与众多法国国内及外国商标权人签署“自律宪章”。“自律宪章”制定了一整套预防和打击网上假冒商品的措施,其中就包含开发一套技术性监测工具,即过滤工具。该工具可对网上所售产品进行验证真伪、识别可疑货源,对商家及其行为进行分析。
在达成“自律宪章”和过滤工具推出后,法国网上销售的假冒商品及诉讼纠纷减少。目前“自律宪章”已成为法国国内电商行业准则。欧盟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一套类似机制,如今已在欧盟范围内推广。
从技术上讲,使用过滤工具监测出网上明显和重复出现的假冒品,是完全可以做到的,而且对各方都有益,但问题在于,这种技术能否为中国的电商接受。要知道,使用这种技术,需要电商平台付出成本及其掌握的数据。面对利益损失,电商们恐怕要纠结退缩。质检总局电子商务产品质量12365投诉举报处置指挥中心的一位负责人曾表示,在淘宝和亚马逊等开店的店家,产品质量好不好、有哪些投诉,处理情况怎么样,消费者无法知晓。因为这些核心数据都掌握在电商手里,且不对外公开,信息不透明,就会掩盖很多问题。与线下产品监督抽查相比,电商产品监督存在抽样和追溯两头难,加之卖家多、变动快,调查取证异常困难。
由此可见,电商平台掌握着有关卖家、售假、投诉等大数据,通过技术手段打假并不难,难就难在他们不愿意付出代价使用这种技术。也就是说,电商打假非不能也,实不为也。他们自己放任了入口,却让执法部门线上打击面临“技术壁垒”。
关于网购打假,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曾提议推行网购平台首问责任制,其中就明确了一项技术性的首问责任:对于在交易中产生的数据证据,电商企业应完整保存,不得隐瞒、删除系统数据,影响司法取证和消费者维权行为中的数据凭证安全。有了这个技术前提,接下来的商户责任和电商责任就容易“问”到位了——对商户加强管理,从建立前期的约束机制开始,商品上架、展示和推广过程中杜绝假冒露出,并在侵权事件产生后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;电商企业应承担对消费者先行赔付责任,以维修、退换以及其他赔付形式补偿消费者损失,并履行追溯、问责平台内商户的职责。
尽管以目前电商平台的技术手段看,在审核商品、甄别假货信息等方面还有一些难点有待突破,而平台方面此举也会增加成本,但相比未来对规范电商平台、促进电商市场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,电商主动拆解“技术壁垒”无论如何都是值得的。接下来要做的,就是所有电商平台企业都能够转变观念,拿出胆识魄力和具体的措施来,实打实地做点技术工作,让网购环境来一次彻底的净化。
- 2016-09-27键盘侠太猖狂 谷歌用AI给网络“攻击力”打分 电影《搜索》描述了这样一个画面:高圆圆饰演的女主因为在公交车上没有给老人让座,有人将这段视频传到网络,引发了广大网友对她进行人肉搜索。一时间,铺天盖地的辱骂、嘲讽、诅咒充斥着她的生活,最后女主选择用跳楼来结束自己的生命。如今,这已经不再只是电影中才出现的画面。随着互联网渗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,网络暴
- 2016-09-07深度理解百度对网站收录及K站规则 百度相关规则的全文见于《百度与站长》,仔细阅读完毕,可以得出,一个站点被百度拒绝收录或惩罚的可能原因有如下几条(注意:每一条后面加上了对应的分析):
- 2016-08-29家装o2o发展迅猛 家居网创新模式 互联网盛行的今日,没有电子设备的配套就会远远落后,而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相结合,找出了绝佳突破口,互联网寻觅到商机新蓝海,传统家装也升级转型有了新出路。
- 2016-08-30SEO不能错过的一篇原创干货(2) 推广渠道每个人的推广方式不一样,渠道也不一样,这里列举一些我认为较重要的几个
- 2016-06-14【功能升级】2月第四周:首页自定义页面,右侧增加预览按钮 从2014年起,为了用户使用更方便技术部就在不断的升级,陆续实现pc+手机+微信三合一网站功能,全站HTML静态化(轻松实现 www.abc.com/abc/123.html 格式),智能免备案功能,SEO优化设置功能(全站SEO个性设置,哪怕只是一篇文章),在未来的日子我们研发部将继续保持功能升级